太极拳修炼的30句金言

1.太极拳是修炼以头脑和心灵的功夫为主,非拳脚功夫。
2.太极拳系内家拳,力出于骨,劲蓄于筋,不求皮坚肉厚,而求气沉骨坚,故无张筋错骨之苦,无跳跃奋力之劳,顺其自然,求先天之本能,为返本归原之功夫。
3.无论动静,保侍中定,否则有过或不及之虞。
4.牢记七字:中定、整体、不用力;推手时加五个字:顺方向转圈(用意顺对方来劲方向转圈),共十二字可得太极拳体用之功夫。
5.松肩垂肘,乃言力不可聚于肩背,要将力移至臂部肘前一节,此乃意会而不能言传者,学者要细心体味,不可泥而行之,不得滞重力沉,致难于轻灵。

6.行功盘架都必须“先在心,后在身”的意动形随,更注意心意的修炼和运用。此为精髓。
7.以意导气,气运身。意到气到劲到。
8.提顶吊档,提顶要天柱头容直,吊档则气由尾闾向上提也,收劲时胸要稍稍含虚,发劲时要天柱微直,切不可含胸驼背。
9.与对手接触处,我用意收(即吸)将对方来劲引之脚下。使对方根浮起(气亦浮起)我借地反作用力把对方发出。即是“呼”,故太极拳“呼吸”非人口鼻之呼吸也。
10.太极拳的“呼吸”指蓄、发、开、合、收、放。“吸”是蓄劲过程,“呼”是发劲过程。即是周身气势的收小和放大。
11.故笨力为本钱,松软是用法,用得其法,小本钱可做大事业,不得其法,本钱虽大,事业无成也。
12.要内动不令人知,运用内气潜行来支配形体而适应敌之变化。

13.修炼太极拳之内功精要:守住中定盘拳架,一收一放变阴阳。一动整体带旋转,切记用意不用力。
14.练太极拳一不用气,用气则滞,二不用力,用力则断,三不用法,有法即有尽(先有法后无法),则可望最高境界。
15练拳一次至少三趟,第一趟开展筋骨,第二趟校正姿势,第三趟再加意形,纯熟之后,一出手便有意形,则进步更速。
16.不在盘架上下苦功,任何太极劲都练不出来。更不用说浑元劲。
17.太极拳“道”是“身知”“体悟”,太极拳的根本即拳、气为足。身上不挂力。练好一阴一阳两个动作,就一通百通。练习时呼吸,要自然呼吸,不要勉强行深呼吸,功夫纯熟,自然呼吸调匀,否则有害无利。
18.太极拳外练手、眼、身、步,内练神、意、气、劲。内外八个方面高度统一了,才能够达到协调完整,周身一家的要求。

19.千招易得,一劲难求。接手四稍空,一接点中求。
20.推手时要细心揣摩,不可将对方推出以为笑乐,务要使我之重心,对方不能捉摸,对方之重心,时时在我手中。
21.中正中的点状功夫才是太极拳的真功夫。放松是练成点状功夫的必经之路。
22.知觉懂劲,要多推手,自得黏连贴随之妙,如无对手,勤练架子,及时时以两臂摸劲,假想敌人进攻,我以何法制之,日久亦能懂劲。
23.内劲达到高深境界后,阴阳相济意、形、气、力融为一体。不用走化,即用内功发人。敷、盖、对、吞的功夫即指此。

24.练太极拳有三到、神到、意到、形到、如身法正确,神意俱到,则进步甚速,每日有不同之感觉,学者宜细心体味之。
25盘架子必须式式作到“有上必隅下,有前必隅后,有左必隅右,力起于根,发于脊、形于手,用意不用力”就能功到自然成。
26.太极拳行住坐卧,皆可行功,其法以心行气而求知觉,譬如无意之间,取一茶杯,用力持之,如何感觉,不用力持之,如何感觉,行路之时,举步之轻重,立定之时,屈腿而立,直腿而立,一足着力,双足着力,均可体验之。
27.太极拳修炼方法最主要的是“虚实,开合,起落,旋转”八个字。

28.如身法不合,神意不到,如火煮空铛,到老无成,有十年太极拳不如三年外家拳之讥,故第一须勤,第二须悟,功夫如何,视智能如何,但勤能补拙。须自勉之。
29.太极十三式,本为导引功夫,导引者,导引气血也,故功夫纯熟,气血调匀,百病消除,千万不可自作聪明,如舌顶之上颚,气沉丹田等类,功夫到后,自然气沉丹田,而行百脉, 此乃自然之理,不可以人力强求。
30.人未练拳之时,百脉滞塞,筋紧缩而短,故力聚于肩膂,既练之后,百脉畅通,筋长力舒,由肩而臂,由臂而腕,由腕而形于手指,渐渐弃后天而转入先天,如得先天本能,则神妙不可思议,
(素材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