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语录 >

清代最催人泪下的诗,要历经多少生活的苦,才能写出这样无奈的诗

时间:2024-10-12 09:46:22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清:黄景仁《别老母》

黄景仁字仲则,他是宋代“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的后裔。

最早接触黄景仁是他的一首《绮怀》,“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还有一句“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把相思写的缠绵悱恻、婉转凄迷,很有李商隐的味道。

后来细细了解黄景仁的背景才知道,原来他的命运比李商隐还要苦,他们两人同样早年丧父,同样早早地承担了家庭的重任。

同样为了生计四处奔波,辗转出入于幕府之中,但是黄景仁却因为贫困交加,年纪轻轻就一身重病,年仅35岁就离开了人世。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搴帷:掀起门帘。

河梁一词在很多作品中都有出现,辛弃疾有诗云:“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河梁本指桥梁,或类似桥梁的建筑,在古诗文中,单指送别或离别之地。

江淹在《别赋》如是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最让人难过的,唯有分别。

开篇第一句就点明离别,诗人依依不舍地掀起帘子,即将动身前往河梁去谋生,前来向母亲辞别。

一抬头看到母亲白发苍苍,一脸的愁容望向自己,想哭却哭不出来,泪眼干枯的模样,让诗人心中无限悲戚。

想到自己才华横溢,科举之路却异常艰辛,屡试不第,家中父亲早逝,唯一的老母亲已经高龄,自己却不能在身边尽孝

儿行千里母担忧,自己身上的病更让母亲牵肠挂肚,但无奈家中贫困,只能眼看着儿子出外奔波,连一句阻拦的话都说不出口。

这是一份多么现实的无奈,多么沉重的悲伤,诗人只用了14个字,就把分别的这一幕描写的淋漓尽致,把我们代入到这一幕之中。

“白发”、“泪眼枯”,似乎看到一位银发飘飘,步态蹒跚的老人家,靠着门框,无限不舍的看着自己的儿子,眼泪已经流尽的模样。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诗人强忍悲痛走出了家门,走向无边的夜色,蓦然回首间,看到自己家的柴门,笼罩在一片凄凄惨惨的风雪之中。

惨惨、风雪、柴门,都是烘托气氛的词语,凄凉的是诗人的心境。

诗人转过身之后,想来已是泪流满面,在这样一个风雪之夜,自己是多么想守在母亲的身边,别说给母亲多少荣华富贵,可怜自己连基本的陪伴都给不了。

此时此刻,自己显得是多么没用,母亲有我这个儿子还不如没有。

如果诗人只是一次出外谋生,偶尔一次的离别,断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一定是很多次的离别,心生无尽的惭愧和歉意,才会让诗人脱口而出。

此时有子不如无。

试问有哪个孩子不愿意陪在父母身边,若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背井离乡呢?

有哪个父母不愿意安享天伦之乐,若不是现实所逼,谁又愿意自己的孩子远走他乡呢?

这一句的背后承载了多少生活的不易,多少心酸的眼泪。

黄景仁生活在康熙乾隆的太平盛世之时,生活状态都尚且如此,就更别提晚清时期百姓的生活了。

乾隆四十六年,黄景仁终于受到陕西巡抚的赏识,资助他补官为县丞,但是不能马上到任,得等职位空缺。

乾隆四十八年,因为债主的逼迫,黄景仁不得不再次外出,想向朋友处周转一些钱财,把债先还上。

他离开北京后,一路跋涉太行山,不幸在解州时病发,最后病死在河东盐运使沈业富家中。

当他的知己洪亮吉收到消息后,星夜赶往沈业富家中,发现黄景仁身边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全部典当看病用了。

黄景仁曾经跟洪亮吉开玩笑,说自己如果有一天早逝,请好友务必将自己的诗收集起来,刊印成册。

洪亮吉不负好友的重托,将他的诗文刊印成《两当轩集》。

此集一经面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轰动一时,后人对黄景仁的诗更是高度赞赏。

包世臣高评道:“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

张维屏如是说:“夫是之谓天才,夫是之谓仙才,自古一代无几人,近求之百余年以来,其惟黄仲则乎。”

延君寿道:“其真能直闯太白堂奥,东坡之后,罕有其匹敌”。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这两句是否也让您无限感慨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