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投资者达成共识!中国新质生产力背后有这些财富密码……
5月19日,由深交所主办的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在深圳举行,会议以“新质生产力:投资中国新机遇——开放创新的深圳市场”为主题,吸引了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权财富基金、养老金、资产管理公司、创投机构等行业的投资者参会。
记者在现场发现,中国资产向上重估的共识进一步凝聚、不断扩大。全球投资机构纷纷表示,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产品让世界重新评估中国的科技水平,吸引着越来越多全球投资者关注中国资产,并深入挖掘投资中国资产、投资中国资本市场的新机遇。
“更加稳健的中国经济和更有韧性的A股市场,将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不可替代的投资机遇。”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向全球投资者发出诚挚邀约。他表示,证监会将进一步推动制度型开放,打造各类资金“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市场生态。
“越来越多投资者在寻找中国的投资机会”
“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正在增强。”未来资产环球投资(香港)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Joohee An(安珠姬)的感受,正成为境内外投资机构的共识。
不少境外投资者已经在找机会。美银中国区行政总裁暨大中华地区固定收益、货币及商品市场销售部主管王伟透露,美银近期的一项调研显示,在中国寻找投资机会的亚洲基金经理比例高达84%,比上个月还高出10%。
他认为,这说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正在寻找中国的投资机会,有些海外投资者甚至是多年来首次回到中国,全球市场对中国的兴趣重新回归。
无独有偶,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中国在岸股票业务主管沈黎也提到,“在刚刚结束的摩根士丹利中国BEST会议上,80%以上的投资者表示,有可能近期增加对中国股票的敞口。”这意味着更多投资者在加码投资中国的路上。

中国市场为何变得更有吸引力?在沈黎看来,在当前的投资格局下,中国有多重优势:一是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能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二是中国市场估值吸引力仍然显著;三是流动性有保障,保险、公募、社保、汇金公司等“长钱”都在给市场平稳运行保驾护航;四是人工智能研发、新消费和高端制造等相关赛道企业的增长潜力大;五是中美贸易谈判进展超预期,有助于国际投资者提振风险偏好。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投资者不约而同地提及,中国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的良好表现,成为外资评估中国资产的“加分项”。“尽管外部环境波动,人民币汇率仍体现了更高的稳定性,因此,外资机构正逐步提升中国资产配置比例,预期企业盈利的下行风险有限,中国市场也将迎来价格重估。”安珠姬指出。
以“稳”制胜,成为中国市场的最显著特征,在全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多的形势下,这更显稀缺。
李明指出,投资中国意味着更高的确定性。今年以来,社保、保险、年金等中长期资金累计净买入A股超过2000亿元,反映出中长期资金加速流入与股市稳中有涨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与此同时,中国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的稳定性、可预期性进一步增强。以2024年为例,A股上市公司共实施分红2.4万亿元、回购股份1476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深交所理事长沙雁表示,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长高于去年同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一个“稳稳的中国”将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投资兴业的沃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全球投资者参与中国资本市场,中国资产向上重估成为全球投资者的热议话题,并且这个“共识”正在不断扩大。
中国新质生产力“含金量”越来越高
在会场的茶歇处,一台来自深圳乐聚的人形机器人正在和境内外投资者互动合影。
接过机器人递过来的一瓶矿泉水,世界银行前副行长、牛津大学教授伊恩·戈尔丁开心地与机器人握手致谢。“我非常看好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在技术上的大量投资将创造更多的增长。”他向记者表示。

今年以来,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产品火爆“出圈”,让全球对中国科技创新实力和潜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认为,中国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已经有了三个明确脉络:
首先,在前沿产业,中国已经积攒了诸多先发优势,尤其体现在高端制造业,如智能驾驶、新能源转型等领域;其次,在如火如荼的人工智能产业,除美国外,中国是唯一能做到全产业链、全生态系统实现循环的国家,从软件、硬件到落地应用都具备发展契机;第三,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技术含量附加值不断提升。
他坚定认为,尽管贸易摩擦导致全球产业链转移,但中国的核心竞争力、产业集群、人才的优势、企业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政策面对于未来的支持,是转不走、转不动的。
多家机构都表示,中国制造业和产业链优势为下一轮升级周期奠定了基础,科技创新驱动下的产业升级态势显著,为境外资本投资中国资本市场提供了广阔空间。
“我们看好中国的AI供应链和半导体国产化领域,自特朗普政府初期限制中国半导体发展以来,中国企业历经阵痛,近年逐步突破,因此我们对国产化积极乐观。”瑞士百达资产管理亚洲(日本除外)首席执行官赵俊杰表示,中国企业在工业机器人、电池、可再生能源等新兴科技领域的市场份额持续扩大,使其股市更具韧性。
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则重点看好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再生能源、具身智能/机器人等行业。他观察到,“中国的新质生产力正在走向世界,投资潜力巨大。”在他看来,一家伟大的科技企业,肯定是一家全球化的科技企业,在中国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技企业的潜力、机会已经具备,中国有望诞生世界一流的科技企业。
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新上市的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九成,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快速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
制度型开放提供越加便利的生态
“目前,各类境外投资者持有A股流通市值稳定在3万亿元左右,是A股市场的重要参与力量。”李明指出。随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的进一步彰显,中国资本市场必将成为更多外资投资兴业的重要平台。
然而,如何让外资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在沈黎看来,中国不断推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政策,持续提升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使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宽是关键。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已经有近百家外资资产管理机构纷纷布局中国市场,成立理财子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外商控股券商达到11家。

李明表示,接下来,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步伐将始终坚定。中国证监会将始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以更实的举措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具体包括以下措施:
——按照制度型开放的部署要求,加强对外开放顶层制度设计,着力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容相通,让制度在推进双向开放中更好发挥固根本、利长远的基础性作用。
——着力增强制度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完善与国际投资者的沟通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申请新业务、设立新产品,不断健全跨境金融服务体系。
——着力增强对外开放的系统性,加强股票、债券、期货市场开放的相互协同,加大期货期权国际化品种供给,丰富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等工具。
——着力增强双边和多边跨境监管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规则制定,进一步加强内地与香港市场合作,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沙雁表示,深交所将持续优化深港通机制,积极推动REITs纳入深港通标的,稳步拓展跨境ETF产品互联互通和指数产品交叉挂牌,为境外投资者了解中国市场、投资中国市场建立更丰富的渠道,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全球投资者“加码”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据沙雁介绍,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正在密集走访调研A股上市公司,深交所顺应需求,累计组织14批次全球路演,覆盖上市公司107家次。今年除了邀请大家“走进来”,还将继续主动“走出去”,计划开展10场以上路演活动,方便境外投资者与深市上市公司面对面深入交流。
南方+记者 张艳 发自深圳
【作者】 张艳
289财经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