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迁徙迎高峰 黑龙江多措并举打造“候鸟天堂”
新华社哈尔滨4月4日电 题:候鸟迁徙迎高峰 黑龙江多措并举打造“候鸟天堂”
新华社记者谢剑飞
白鹤腾飞、天鹅争鸣、野鸭戏水……眼下,随着气温回升,我国最北省份黑龙江已迎来候鸟迁徙高峰期,成千上万的北归候鸟抵达广袤的黑土地,与春天共同绘就一幅充满灵气与生机的生态画卷。
“我们已连续6年在保护区内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尾海雕,2020年前的10多年间都未曾发现,有‘鸟中国宝’之称的东方白鹳迁徙种群数量今年也大幅增长,多了155只。”黑龙江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宣教中心主任刘化金表示,今年候鸟的迁徙时间比去年提前2至3天,种类比去年同期增加23种,雁鸭类候鸟数量同期增加22万余只。
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少见的“湖泊-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近年来,该保护区积极开展野生动物监测救助、疫源疫病主动预警、鸟类环志等方面工作,不断加强生态保护力度,持续改善兴凯湖生态环境,多措并举打造“候鸟天堂”。
鸟类是环境的“生态试纸”,每年上百万的候鸟迁徙来到兴凯湖是黑龙江良好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黑龙江省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中段,是东北亚地区鸟类最重要的迁徙、停歇地和繁殖栖息地之一,来自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的候鸟均到此停歇或繁衍。同时,作为生态大省,黑龙江省拥有514万公顷湿地,是全国湿地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为候鸟迁徙繁衍提供了良好生境。
“每年途经我省的迁徙鸟类数量达数千万只,黑龙江正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春季护鸟专项行动,为候鸟打造‘安稳的家’。”黑龙江省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副处长潘丰表示,黑龙江近年来持续开展春秋两季候鸟迁徙监测,为加强候鸟迁徙保护积累数据基础,目前全省共有鸟类390种,旅鸟及夏候鸟297种,迁徙候鸟的种类和数量呈现出增长趋势。
此外,结合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国际爱鸟日、黑龙江省“爱鸟周”等节点,黑龙江各地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鸟类保护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公众爱鸟护鸟意识。
3月下旬,黑龙江省林草局公布了《黑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第一批)》,其中鸟纲收录了包括大白鹭、红胸秋沙鸭、红喉潜鸟在内的9目22科44种。
“此前的《黑龙江省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发布于1996年,已多年没有修订。”黑龙江省林草局副局长邵伟庚表示,重新修订动物名录对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强化野生动物种群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