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健康】春季吃笋正当时
葱油笋尖、油焖笋、腌笃鲜……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的春笋作为应季美味引得不少人尝鲜。在电商平台,记者搜索关键词“春笋 ”发现,5 斤春笋的售价均在30元左右,店铺平均销量在几十万件以上,有的店铺销量可达100万件以上。那么,春笋的正确吃法有哪些?哪些人群应慎重或避免食用春笋呢?

春季特有的时令蔬菜
不食春笋,焉知春意。在春季的应季蔬菜中,春笋广受欢迎。春笋是春季长成或挖出的竹笋,常作为春季特有的时令蔬菜。春笋肉质鲜嫩、口感清脆,不仅满足了味蕾的享受,更蕴含着丰富的营养价值,适量食用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春笋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这些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同时,春笋的清新口感还能有效开胃解腻,特别适合在春季食用。
春笋富含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如维生素C、B族维生素、钾、镁等,这些营养素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增强体质具有重要作用。适量食用春笋,有助于补充身体所需营养。
春笋之所以吃起来味道鲜美,主要是因为呈味物质氨基酸的含量较为丰富。
平时人们主要食用的春笋有两种,即毛竹笋和雷竹笋,它们都是禾本科刚竹属的植物。二者相比,毛竹笋的口感比雷竹笋更脆嫩,因为毛竹笋的膳食纤维含量比雷竹笋低,膳食纤维含量越高的笋口感越粗糙。而雷竹笋的风味却要优于毛竹笋,因为雷竹笋的糖酸比要高于毛竹笋。
有研究人员对刚竹属8种笋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氨基酸含量上,8种刚竹属的笋氨基酸含量均高于人们常吃的蔬菜,比如大白菜、蒜苗、韭菜、空心菜、香菜等。
氨基酸中的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等氨基酸与竹笋鲜味有关;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与竹笋苦味有关;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和脯氨酸与竹笋甜味有关。从研究中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毛竹笋的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组氨酸是8种笋中最高的。
同时,春笋中还含有丰富的还原糖,能让笋吃起来口感鲜甜。不过这种甜存留的时间不长,会随着春笋呼吸强度的下降而降低;膳食纤维中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也会逐渐增加,让春笋的口感变得越来越粗糙,鲜甜味降低。因此,刚出土新鲜的春笋,无论是味道还是口感都是最鲜美的。
挑选烹饪有讲究
消费者应该如何选购春笋呢?
一看外形。选择个头大小适中,外形紧实饱满,底部直径大,尾部小,无腐烂变质的鲜笋。
二看笋壳。笋壳完整,呈金黄色或淡黄略带粉红色,色泽自然有光的鲜笋,笋肉较为鲜嫩。
三看笋节。笋节之间的距离越近,笋肉相对越细嫩。
四看笋根。根部四周的“痣”呈白色珠状的笋较为鲜嫩,“痣”呈暗红色或深紫的笋肉质较老。
五看笋芯。颜色越白越脆嫩,黄色次之,绿色较差。
春笋在烹饪前应进行焯水,如果直接生吃不仅口感苦涩辛辣,还会影响矿物质的吸收利用,也会增加患肾结石的风险。春笋中含有草酸、单宁等物质,溶于水且不耐热,焯水即可去除大部分草酸和植酸,降低涩味,同时灭活蛋白酶抑制剂,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建议焯水时间超过10分钟。这一步骤能够降低患结石的风险和提升口感。
烹饪春笋时,应选择健康、低脂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炖等,避免油炸或重调料。这样既能保留春笋的营养成分,又能降低健康风险。此外,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逐渐退化,消化和吸收能力减弱,因此在食用春笋时需要特别注意,除了适量食用、细嚼慢咽,烹饪前应先焯水,以软化春笋的组织,选择清蒸、炖煮等健康的烹饪方式,同时注意搭配禁忌,避免与生冷食物同时食用。
春笋并非人人适宜
然而,任何食物都有其两面性,春笋也不例外。春笋虽好,但并非人人适宜。在享受春笋美味的同时,人们也应关注其潜在的食用风险,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合理选择食用方式和量。
胃肠道疾病患者。春笋富含膳食纤维和草酸等成分。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和排泄,但是过量食用则可能导致胃黏膜刺激、消化不良,加重胃炎、胃溃疡患者症状,所以吃春笋一定要适量。特别是胃肠道功能较弱的人群,如老年人、小孩以及患有胃溃疡、胃酸较多、消化不良的胃肠道疾病患者,更要多加小心。
泌尿系统结石患者。春笋中的草酸成分仿佛是一颗隐藏的“结石种子”。草酸若在体内与钙结合,便可能形成草酸钙结石,加剧原有的泌尿系统结石问题。
过敏体质者。春笋中的某些成分可能触发过敏反应,导致皮肤瘙痒、红肿等不适症状,引发过敏反应。对于过敏体质者来说,在食用春笋前最好先进行过敏测试,以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尿酸高的痛风患者。春笋中含有一定量的嘌呤物质,过多摄入可能增加尿酸生成,加重痛风症状。
春笋虽好,但应适量食用。
(朱美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