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八旬老人频咳嗽,竟是玩具车轮卡喉!医生:如何防范老人误吞异物?

时间:2025-04-01 00:37:00

N海都全媒体记者 刘薇

泉州85岁的吴奶奶(化名)日前经历了一场离奇又相当凶险的意外。因为咳嗽、咳痰,吴奶奶被送医治疗,CT检查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老人食管内竟卡着一个异物!

由于异物取出难度极大,吴奶奶不得不辗转多家医院寻求治疗,好在最终异物被成功取出。然而,真相却比想象中更加离奇——取出的异物竟是一个玩具车轮和一根弹簧!更匪夷所思的是,吴奶奶是一名脑梗瘫痪患者,长期依靠鼻饲进食,根本无法自主吞咽。

那么,这个玩具车轮是怎么进到老人的食管里的?

老人频繁咳嗽咳痰 一查食管有异物

吴奶奶被紧急转诊至泉州市第一医院急诊科时,已是3月28日凌晨时分。身边的家人特别着急:“医生,她食管里卡着个东西,取不出来!”

吴奶奶是一名脑梗瘫痪患者,日常靠鼻饲进食。最近,老人出现咳嗽、咳痰,且症状愈发严重,家人便把她送往当地医院就诊。令人意外的是,做CT检查时,发现老人的食管里卡着一个异物。心急如焚的家人只能辗转多家医院寻求治疗,最后来到泉州市第一医院。

泉州市第一医院内镜中心联合麻醉科、五官科,迅速安排了内镜下钳取异物术。

“当内镜探查到食管处时,我们都惊到了——老人的食管局部已经溃烂肿胀,说明异物卡在里面已有一段时间,食管被卡得烂了一个窟窿,都快穿孔了。如果还得不到及时处理,很可能引发食管穿孔、感染性休克等致命危险!”消化内镜中心主治医师黄安业分析,“因为异物卡在食管里太久,引发局部感染反流,导致肺部感染,老人出现了咳嗽、咳痰等症状。”

不过在取出异物时,医生们又一次被惊到了——竟是一个直径约3厘米的玩具车轮与一根弹簧!

手术取出的玩具车轮与弹簧(医院供图)

老人的家人同样感到意外和困惑。老人长期瘫痪卧床,平时依靠鼻饲饮食,自己是没办法吃东西的,这玩具车轮到底是怎么进到食管里的?又在里面卡了多长时间?因为老人无法与人交流,异物来源成谜。术后,护士给吴奶奶重新放置鼻饲管。目前,老人正接受抗感染治疗,状态正在好转中。

坚果枣核鱼刺 这些都要注意防范

“吴奶奶的情况比较特殊,并非自主误吞异物。而从医院接诊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食管异物是自主误吞的。”泉州市第一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治医师黄安业告诉海都记者,老人上了年纪后,记忆力减弱、老年痴呆等情况比较容易出现,如果家属看护不周,容易发生误食异物事件。异物在食管内时间久了,可能引起食道穿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据介绍,常见的食管异物包括坚果、枣核、鱼刺等,甚至有老人把药丸连包装一起吞下。其中,最常见的还是鱼刺。“如果鱼刺卡在喉部,耳鼻喉科医生就能处理;如果进入食管,就需要内镜中心处理了。”黄医生介绍。

如何防范老人误吞异物?

黄医生提醒,预防食管异物需从细节入手,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加强老人监护,并对高风险人群采取针对性措施。

第一,要细嚼慢咽,避免大口吞咽,尤其是硬质食物(如坚果、骨头)或黏性食物(如年糕、汤圆)。老人咀嚼能力较弱,需将食物切小、煮软后再食用;要避免分心进食,吃饭时不要说话、大笑或看手机,以减少误吞风险;还要控制进食速度,老年人吞咽功能退化,建议坐直身体进食,避免仰头吞咽。

第二,正确处理高风险食物。吃鱼宜选择少刺品种,或提前剔除鱼刺,吃的时候集中注意力;吃枣宜去核后再食用;吃带壳/核的食物,如虾蟹、坚果、荔枝等,提前剥壳去核。

第三,佩戴假牙的老人需谨慎。假牙松动时及时调整,睡前摘下假牙,避免脱落误吞。进食时注意假牙稳固性,避免连带食物一起吞咽。

第四,对于高风险人群进行额外防护。针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比如脑卒中、帕金森病老人,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质地。

“一旦发生异物卡顿,冷静处理并及时就医是关键。”黄医生强调,发生异物卡顿后,应立即停止进食,避免强行吞咽(比如吞饭团、喝醋等),以免加重损伤;可以尝试咳嗽,如果异物在咽喉部,可通过咳嗽排出;如果气道完全阻塞导致窒息,可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立即施救,紧急处理后及时送医。

编辑:林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