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试点“信托物业” 让居民的每一分钱都花在明处

物业费缴纳、维修资金使用、共有资金管理……掏出手机登录小程序,小区物业管理情况一目了然!4月25日,南京市秦淮区朝天宫街道正式启动全市首个“阳光信托”物业改革试点,5个小区成为首批试点单位。此次改革创新性地引入信托理念——物业企业作为受托方,与业主建立信义关系,通过“公开透明、信义为本”的治理体系,共同为小区治理出力。
在物业管理领域,资金使用不透明、服务不到位、信息不公开等问题常常引发多方矛盾。在“信托物业”模式下,小区可建立“居民共管账户”,基于“信义”治理理念,将物业费使用、公共事务决策等事项交由居民投票决定,实现从“无人管”到“众人治”的转变。“居民每月都能通过‘阳光议事会’进行‘对账’,物业每笔开支都‘晒’在明处。”朝天宫街道止马营社区党委书记宋影介绍,这一模式有效破解了长期困扰小区治理的服务差、收费难、监管弱等难题。

近来,南京迎来最美春日。在朝天宫街道的老小区之一中兴新村,浓重的“烟火气”与居民自建的“共享花廊”相映成趣。“小区的道路平整了,车棚增加了,车子停放也更规范了。” 小区居民马伯伯指着小区入口的车棚告诉记者,“大家的小区大家建设、共同维护,这是应该的。”
建于1998年的中兴新村小区,共有200多户居民,是南京市典型的城市老旧小区。从前的物业虽能满足基本运维,但面临物业费收缴率低、小区收益“入不敷出”、物业费用及公共收益透明度不足等问题。通过“阳光信托”物业改革,物业管理更加透明、规范,有效避免了因物业服务质量与收费标准不匹配引发的矛盾纠纷,多方面保障了小区居民的切身利益。

事实上,在推进信托制物业改革过程中,也曾出现质疑声音:业主需介入每笔费用审核,是否会增加管理成本且缺乏专业性?如此改革是否会削弱物业企业降本增效的动力?在中兴新村小区,记者看到,小区居民手机上有一款名为“邻立信”的小程序。这款小程序作为物业服务线上平台,面向小区业主、租户、物业人员开放,提供物业费缴纳、公共收益查询、服务评价等数字化功能,同时设立监察人员端口。小程序实时更新小区动态,业主可随时随地查询资金使用情况,在保障知情权、监督权的同时,有效消除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任“赤字”。
此次首批参与试点的5个小区,涵盖老旧封闭小区、零散片区和商品房,管理模式包括物业托管、居民自管等类型,堪称南京老旧小区治理的“微型实验室”。南京市朝天宫街道基于小区现状,从居民实际需求和意愿出发,分类推进“阳光信托”物业改革。以中兴新村小区为例,通过改革,仅停车费等增值收入,就在小区物业费基础上为物业企业带来约5%~8%的利润,既调动了企业积极性,也实实在在让居民获得了实惠。
“这种模式让物业和业主从对立走向合作。”长期观察房地产领域发展的专家舒可心指出,信托物业通过将物业费转化为共有基金,服务成本完全公开,促使物业公司以“业主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开展服务。试点数据显示,采用该模式的小区物业费收缴率和居民满意度显著提升,矛盾纠纷明显减少。
“‘阳光信托’的关键在于‘信任’,小区的收入支出向全体业主公开,增强居民和物业之间‘相信的力量’,大家共商共议、共建共享,营造干净有序、人和景美的小区环境。”朝天宫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文洪表示,接下来,朝天宫街道将分类推进更多小区试点,通过“公开透明、信任链接”的方式,实现从“物业管理”到“群体治理”的本质转变,让居民真正成为小区治理的主体,推动更多老旧小区从“管理困境”走向“共治共享”,为南京老旧小区治理提供可复制的新路径。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胡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