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科普|PCI术后便秘应对“锦囊”

时间:2025-07-24 06:27:00

每一位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出院时,医生几乎都会嘱咐:“排便不要太用力。”很多人会疑惑,就是排便而已,能有多严重?可您知道吗?这句嘱咐看似平常,却是基于对术后血流动力学波动风险的充分认识,背后藏着严肃的医学逻辑。

PCI术后用力排便是高危因素

我们都知道心脏病危险,但很少人会把“排便”和“再梗死”联系在一起。当便秘发生时,排便时的用力动作会引发Valsalva效应(Valsalva 动作是一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它涉及深吸气后屏住呼吸并尝试用强力呼气,但同时闭紧声门不让气体呼出。),即人体在屏气用力时,腹内压和胸腔压力骤然上升,导致静脉血回流受阻,心脏负荷瞬间加重。研究显示Valsalva效应可使血压瞬间上升约20毫米汞柱。

对于心肌缺血史的患者来说,这种突然的生理变化可能就是再次心梗、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导火索”。这并非夸张的推论,已有患者因清晨排便时过度用力而突发胸痛、背痛,随后发展为急性再梗死或心力衰竭的案例报道。

科学应对是关键

良好的生活方式管理 始终是PCI术后便秘防治的基础,具体方法如下:

尽早下床活动:术后康复≠静养不动,尽早下床活动,在允许范围内每日适度行走可激活肠蠕动。一般而言,PCI低危患者术后无心力衰竭及严重心律失常者,24小时后可下床排便。

饮食种类有讲究:饮食上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燕麦、蔬菜和水果等,推荐膳食纤维20~35克/天,少吃油腻食物,禁忌辛辣食品,减少对肛门的刺激。需要注意的是,未成熟的香蕉含有较多鞣酸,反而可能加重便秘,只有熟透的香蕉才有一定帮助。

充足水分摄入:很多老年患者没有口渴意识,结果导致粪便干结、排出困难。不渴也要主动喝水,每日1 500至2 000毫升的摄入量是基础(限制液体摄入的患者除外)。

定时排便:一个常被忽视的细节是排便时间的选择。清晨五至七点,大肠经最为旺盛,这是最自然、最容易排便的时间。每天在固定时间尝试排便,每次大便时间<10分钟,有助于建立“肠道生物钟”,让排便逐渐成为一种无需用力的生理反射。

值得一提的是,生活中有一些小技巧也能让排便更顺畅。例如,使用小凳子垫高脚部,用最符合人体设计的自然蹲姿达到最佳的排便效果。切记排便期间心率每分钟上升不超过静息心率20次。

“药”可改善

当生活方式干预(如饮食调整、适当运动)无效时,药物治疗便成为核心手段。为了提高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推荐遵循“从轻到重、逐阶递进”的阶梯化用药路径。

渗透性泻药:在最初阶段,推荐使用渗透性泻药。这类药物通过提高肠腔内渗透压,使水分吸收入肠腔,增加粪便体积,从而刺激肠道蠕动。常见的渗透性泻药包括乳果糖口服溶液和聚乙二醇4000散。其中,乳果糖口服液推荐剂量为每日15~30毫升,早餐时服,直接吞服而不应在口中停留。需要强调的是,乳果糖口服液含有可吸收的糖,因此不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和乳糖不耐受患者;聚乙二醇4000散口服后既不被消化道吸收,也不参与生物转化,可安全用于糖尿病患者。市售聚乙二醇4000散分为含电解质与不含电解质配方,后者无味、接受度更高,适合长期维持治疗;而对于术后存在电解质紊乱风险的患者,则可选择含电解质配方,选择需结合临床具体情况。聚乙二醇4000散推荐清晨服,每次1袋,每日1~2次,或每日2袋,兑水一次性服用。

刺激性泻药:若渗透性泻药效果不佳时,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刺激性泻药,这类药物通过直接刺激肠道神经末梢,增强肠蠕动和分泌。常见的刺激性药物包括比沙可啶肠溶片,以及一些含有蒽醌类成分的中药,如大黄、番泻叶、芦荟、何首乌、虎杖和决明子等。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药物起效虽快,但副作用较明细,包括腹痛、腹泻、电解质紊乱,甚至诱发心律异常。PCI术后1~3个月内的患者,切勿自行使用。

需要强调的是,选购中成药时,需仔细阅读说明书,查看是否含有以上成分,例如,麻仁(丸、胶囊)和牛黄解毒片通常含有大黄,龙荟丸和首荟通便胶囊则含有芦荟等,避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重复用药或超量使用。

局部通便剂:临床常用的局部通便剂,如开塞露有甘油型和山梨醇型两种配方,两者均通过高渗原理刺激肠壁吸水、软化粪便、反射性引起排便反应。山梨醇型因辅料中含有10%的硫酸镁,对肠粘膜的刺激较大,且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因此使用时需谨慎。虽然开塞露见效快,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肠道排便反射迟钝,形成“没有刺激就排不出”的心理和行为依赖,,故仅推荐用于术后急性便秘两三天未解的“临时救急”。

使用开塞露时选侧卧位,给药前挤出少量药液涂抹在肛周做润滑剂,随后缓慢插入肛门内5~10厘米,将剩余药液缓慢推入,给药后保持体位5~10 分钟,防止药液过早排出。注意药液的温度以及因开口处偏硬造成疼痛不适感或损伤局部皮肤。

微生态制剂:长期辅助治疗中,可以选用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枯草杆菌等,这些药物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调,促进肠道蠕动和胃肠动力恢复改善便秘症状,但免疫功能低下者,使用此类活菌制剂需慎重,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PCI术后便秘管理是一个动态监测与逐步调整的长期干预过程。建议患者术后定期记录排便情况,包括每日次数、排便时间、粪便性状等,一旦出现72小时以上未排便且伴明显腹胀,或排便时突发胸痛、大汗淋漓等不适症状,或出现便血、黑便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

作者:金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药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