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发布全球首个AI导航智能体:全面提升地图导航体验
当地图导航与AI深度融合,一场关于出行效率与体验的革命,正在悄然发生。
4月14日,高德地图正式宣布,推出全球首个基于地图的AI导航智能体(NaviAgent),应用创新技术理念和架构,推动导航这一历史悠久的服务,由传统出行工具,向“会思考、能预判、有温度”的智能出行伙伴蜕变。
“研发导航智能体,是高德重构导航产品底层逻辑的重要尝试,也为行业探索AI时代的变革提供了新思路。”高德技术负责人表示。
思考+预判+行动,大脑式运作
据悉,高德AI导航智能体以“思考-预判-行动”的全链路智能,重新定义了出行产品的底层逻辑。
“传统导航像按剧本演戏,预设路线后便机械执行;而我们的智能体更像经验丰富的‘老司机’,能实时感知路况、预判风险并主动调整策略。”
据技术负责人介绍,其核心架构采用Planner-Executor模式,通过感知、规划、执行、表达四大模块构建智能闭环,集成多项高德核心技术:在感知层,TrafficVLM模型可捕捉多尺度的交通时空变化, 而交互层的AmapVoice情感语音技术,则将温度赋予导航产品。

(NaviAgent架构)
这种技术变革的本质,是从“工具思维”到“伙伴思维”的转换。在高德技术负责人看来,导航AI化后不再是被动响应指令的机器,而是能主动观察环境并采取行动、是“能思考、会预判、有温度”的伙伴。
例如,它能提前预判前方路况,精准计算每个路口的最佳过灯速度,以规避拥堵;还可以感知用户加班晚归的状态,会主动播放舒缓音乐缓解疲劳;推荐距离目的地最近的停车场,并以自然对话式语音交流。
感知+推理:重塑出行体验
依托TrafficVLM 交通感知预测能力,传统导航“局部感知”的限制被打破,实现从“单眼观察”到“全局思考”的升级。该技术以视觉语言模型为核心,将不同时空尺度的交通信息转化为图片帧,经模型推理识别状态并预测走势,赋予导航系统超越物理视野的超视距感知能力。

(导航界面示意)
以高速驾车场景为例,通过感知车道级交通流变化、动态事件、事故占道等信息,结合用户路线,AI导航智能体会自动开启领航功能,推荐全局最优车道,让变道决策更从容高效。
“货车前方有来车,请不要超车。”用户行驶过程中,AI导航智能体将实时感知周边车辆动态,发出车道级安全预警提醒。
在人眼不能及的远方,超视距感知如同“数字天眼”,打破视野局限;遇夜间能见度低、弯道来车、前方有车辆急刹等场景,系统可提前预判行车风险,并通过语音播报、导航画面等方式实时预警。
在停车场景中,超视距感知能力可覆盖至“最后100米”:当用户输入目的地后,系统会在距离终点5公里时启动智能分析,主动推荐目的地周边的空闲停车位;基于时空感知和推理能力,补全停车后的步行导航指引,直达目的地入口,实现无缝衔接。
此外,覆盖全国的红绿灯AI领航功能,也能结合海量实时交通信息与超视距感知技术,动态提供车速建议、车道选择及起步提醒,大幅提升过灯效率,让“一路绿灯”成为可能。
精准安全之外,还有情绪价值
AI导航智能体还构建了包含情感识别、意图理解、情绪表达在内的三维交互体系,突破性地将服务拓展至情绪价值领域,开创了人机交互全新维度。
作为具象化虚拟交互载体的“小高老师”,在高德另一核心技术AmapVoice加持下,经数十万小时语音数据训练,已实现从机械语音到情感交互的质变,掌控各类情绪与副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当用户结束多日加班、迎来周末出游时,AI导航智能体能够领会出行意图、路线和心情,主动调整交互内容,以贴心的方式陪伴用户旅程:启动导航时,会以“哈哈,好久不见呀~”的问候作为开场,陪伴用户享受沿途风景,介绍特色文化——还会在经过一些有趣的地方时,以悄悄话的形式分享一些小众知识或趣味典故。
此外,基于动态交互策略库,当用户完成优质的驾驶操作时,还会收到导航智能体的及时赞许——让温度融入人车对话,引导用户在多元场景中养成良好安全的驾驶行为,开启导航交互的情绪价值新维度。
高德技术负责人表示,AI导航智能体目前已陆续向全国用户推送,其落地标志着出行产品从效率至上,开始兼顾主动服务的智能体验。“随着AI能力的持续迭代,未来出行不仅要让用户进一步‘安全抵达’,也要走向‘愉悦旅程’。”
z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