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解码福建农林大学 “双一流” 建设的硬核实力
4月18日,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主办的“主流媒体福州大学城巡礼”活动走进福建农林大学。
主流媒体记者团齐聚福建农林大学金山校区,在沉浸式采访中实地探访农林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基础林学与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等,了解这所地方农林高校如何创造了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10个学科进入前1%,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单位在CNS三大国际顶刊发表论文19篇等一系列被国内农林高校同行誉为“福建农林大学现象”的发展奇迹。
溯源:在关怀中勇毅前行向全国一流迈进
在学校的专题展厅,主流媒体记者团驻足于珍贵的历史影像前,详细了解福建农林大学建设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农业强国建设等多个领域的发展情况。

“学校正把‘建设农林特色鲜明的全国一流大学’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生动现实。”校党委副书记曾华平在活动中表示。
翻开福建农林大学“双一流”建设成绩单,一组数据令人振奋:学校持续深化“一体两翼”学科发展战略,科学制定林学和植物保护两个一流培优学科群建设方案,形成“1个主干学科+N个支撑学科”多学科协同机制。22个学科进入2024年泰晤士中国学科评级。ESI全球前1%和前1‰学科数分别为10个、2个,均位居全国“双非”农林院校首位。
探秘: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 深度融合之路
在农林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流媒体记者团见证了“以虫治虫”的生态防控奇迹。
“我们Bt生物农药的开发与应用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已占领国内三分之一市场;基于信息素技术的松墨天牛诱剂在全国21省推广4000多万亩(1亩≈666.67平方米),有效遏制了松材线虫病害。”植物保护学院院长侯有明教授向记者展示了重点实验室的相关成果,同时介绍了学校植物保护一流培优学科群建设情况。
植保学科群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闽台区域发展为导向,立足国家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等关键领域,聚焦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深度融合植物保护、作物学、园艺学、生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和生态学等多个一级学科,形成了“作物病害致病机理与控制基础”“作物害虫灾变机理与生态防控”和“作物免疫与健康生产”三个学科方向。

在基础林学与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林学院执行院长郭福涛展示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近年来,福建农林大学林学一流培优学科群主要聚焦国家生态文明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强国战略和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战略,深度融合林学、林业工程、生物学、生态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农林经济管理等多个一级学科,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水平学科队伍,形成了“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高质培育”“森林资源保护与菌草生态治理”和“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与绿色利用”三个学科方向。
“世界菌草之父”林占熺研究员就是“森林资源保护与菌草生态治理”方向带头人。在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向记者讲述了菌草从“中国方案”到“全球公共产品”的蜕变。这项由福建农林大学发明的技术在全球107个国家应用推广,被列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重点项目,成为福建省乃至我国农业科技对外援助的一张重要名片。

育人: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厚植“三农”情怀
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主流媒体记者团体验了森林康养、蜂疗等特色课程,在亲身体验中了解学校将“知农爱农”情怀融入日常。

“学校的学生社区农林特色鲜明,而且十分贴近师生需求,比如都是森林康养、蜂疗、茶艺等‘农林味’十足的学生团队入驻社区开展服务,我们也都能在满足个性需求的同时耳濡目染地厚植‘三农’情怀。”社区学生志愿者介绍,近年来,福建农林大学获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A级高校、全国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风采展示活动优秀成果,并入选2025年度全国高校示范“一站式”学生社区。
学校有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锚定争创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目标,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在福建“奋勇争先、再上台阶”中体现担当作为,早日建成农林特色鲜明的全国一流大学。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柯丹洁
通讯员 姚兴榕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