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三旗辉映照初心 声声铿锵颂英烈 镇江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纪念碑下的思政课"

时间:2025-04-05 17:41:00

扬子晚报网4月5日讯(通讯员 徐婕靓 记者 万凌云) 春风拂过北固山麓,镇江烈士陵园内红领巾与党徽团徽交相辉映,松涛阵阵似历史的呢喃。清明时节,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联合镇江市恒顺实验小学、江苏大学附属学校以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开展清明祭扫活动,60余名大中小学生一起通过沉浸式思政教育,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融入历史场景,用跨越代际的对话书写红色传承新篇章。

现场

"敬礼!"随着一声令下,大学生党员、退役士兵、少先队员整齐列队。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大学生党团员们目光坚定,退伍士兵身姿挺拔、军礼刚劲如松,少先队员们胸前的红领巾随风飘动、队礼稚嫩却庄重。大中小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和新疆内派老师分别上前敬献画圈,随后所有人低头默哀一分钟,默默追思先烈们为国家、民族付出的巨大牺牲,感恩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电气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郭宇辰致悼词,他呼吁全体师生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以实际行动践行革命精神,传承先烈遗志。

“站在这片土地,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长江奔涌,北固山巍峨,英雄的故事从未远去……”当清脆的童声、激昂的少年音以及沉稳的大学生朗诵在陵园上空交织,一场跨越时空与历史的对话就此展开。在诗朗诵《山河的回响》中,来自不同学段的4名学生用真挚的情感、饱满的声音,将对先烈的追思与敬意融入诗句,在与先烈的对话中表达自己努力奋斗的决心。

师生们在党旗、团旗、队旗的引领下,绕烈士纪念碑一圈,随后走到烈士墓前依次献花瞻仰、清理碑面灰尘。在烈士纪念馆,学生们驻足观看"革命烈士名录墙"。当看到19岁的新四军战士张思德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事迹时,镇江恒顺实验小学五(5)班学生郑梦妧眼眶泛红:"原来课本里的英雄,只有19岁!"恒顺实验小学教师马剑说到:"这种现场教学比任何说教都更有感染力。"队旗象征希望起始,团旗凝聚青春力量,党旗引领奋进方向,三旗交相辉映,正是红色精神的一脉相承。

江苏大学电气学院党委副书记叶涛表示,“此次大中小学生一体化生动开展‘纪念碑下的思政课’,进一步加深对革命精神的理解,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学习报国的内生动力。”少数民族学生代表艾山•阿里甫擦拭墓碑时停顿了几次,"虽然我们来自不同民族,但革命英烈是我们共同的榜样,在未来,我一定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革命精神。"

合影

叶涛介绍,此次活动是江苏大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生动实践。通过构建"理论+实践+传承"三维育人模式,打破校园围墙、年龄界限、民族差异,将烈士陵园作为"行走的思政课"实践基地,实现从小学启蒙、中学践行到大学深化的全链式教育,让大中小学生携手共上一堂震撼心灵的思政课。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