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以协同联动护心理健康

时间:2025-05-12 07:10:00

天津市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调研并指导市教育两委以建设大中小学一体化“教联体”为抓手,汇集学校、家庭、教育机构、社会等多方力量,着力提升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构建家校社协同的良好教育生态和育人环境。

完善机制,凝聚合力

自去年全国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启动后,天津市积极响应快速部署,目前全市16个区已全部成立了涵盖多个部门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

同时多部门协同,搭建了医教结合、社教结合、宣教结合、法教结合和群教结合的联动机制。

天津市教育两委与市妇联联合成立了天津市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心,定期对校内外、社会各方家庭教育机构进行协调,打通沟通壁垒,并定期召开“教联体”联席会议,组织各区教育、妇联和民政、文旅、公安、网信、政法等部门定期互通信息,组织丰富的家庭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做好重点群体的家庭教育指导。同时打造市、区、街乡镇、社区村、学校多级立体家庭教育矩阵,全市16个区均成立了区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所有学校都设立了家庭教育工作站,同步成立社区家长学校近4000个,覆盖全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建设队伍,整合资源

从2004年开始,天津市就启动了中小学心理教师和家庭教育指导教师“ABC证”培训工作。C证是心理健康教师和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岗前培训证书,目前已经累计培训超过2万人;B证是心理健康专员、家庭教育专员证书,开展了心理健康专员培训10期、家庭教育专员培训5期,基本实现了每所学校有一名心理健康专员和一名家庭教育专员;A证是心理督导师和家庭教育督导师证书,从高校、精神卫生机构等遴选出30多名心理专家组成心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并聘任20名专家组成家庭教育专家委员会。同时,以包联服务方式为每个区配备3名心理督导师和2名家庭教育督导师,有效提升学校家庭教育专业水平和家校社协同育人能力。

除了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指导也很重要。天津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发布了覆盖不同学段的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用书《天津市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教程》、心理健康教育读物《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免费配发全市中小学10万册,形成有机衔接、螺旋上升的指导内容体系;二是聚焦家庭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专家编写《育子先育己——家长自我成长36例》等读本,丰富家庭教育学习资源和途径;三是建设资源平台,汇集形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资源库,发布了100余个“阳光点心”微视频。另外每学期结合家庭教育热点问题,录制发布家校共育示范课、心理健康示范课,并组织专家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展相关讲座,受到家长的欢迎,听课人次近千万。

加强宣传,服务联动

天津市在全国较早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截至目前已举办22年,覆盖大中小学生人数超过百万;2022年起每年举办家庭教育宣传月活动,并成立家庭教育智库和家庭教育协同发展联盟,组织开展家庭教育精品课、知识竞赛、主题故事会等千余场家庭教育活动。

天津市的“心理守门人”项目也受到欢迎。教育、卫生健康部门共同完善“校医结合”机制,开通学生心理危机个案诊疗—干预—转介“绿色通道”,会同卫生健康部门加强儿童医院、精神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心理咨询及专科门诊建设。同时通过实施“阳光行动”十大计划,举办抗逆力训练营、心理运动会、心理技能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在加强社会服务联动方面,天津市阳光心理热线全年无休,运行超过5年,接到咨询来电近3万个,咨询辅导案例超过13000个。阳光家长热线运行也超过3年,接听热线电话千余个,有效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困惑,缓解教育焦虑,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天津市还在每年的世界精神卫生日组织积极心理学科普宣传活动,在天津教育融媒体“易彩津生”平台上发布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科普文章,并邀请心理学领域相关专家开展科普宣传,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在加强专业研究方面也是不遗余力,比如每年发布大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专项课题,创办青少年心理健康期刊和家庭教育专业期刊,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搭建研究与交流平台。

(作者单位:天津市教育两委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处)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12日 第09版

作者:张家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