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丽水:群众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时间:2025-07-27 10:24:00

“我的户口在雁溪乡,以往回乡办事得来回颠簸3个多小时。如今在这个窗口10分钟就能办妥了,真是太方便了!”7月25日,从山区搬到县城的叶应洪在丽水景宁党群服务中心“村事社办”窗口前办完事后感叹道。

随着“跨山统筹富民安居”工程持续推进,丽水山区近60万名搬迁安置群众不断在城镇汇集。然而,“人虽然下了山,事还得上山办”的难题,如同新的“山疙瘩”,横亘在搬迁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路上。

2024年9月以来,丽水秉持“群众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的理念,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办事跟人、服务集成”改革,破解公共服务供给难、群众异地办事难,帮助异地搬迁群众实现安居乐业。

该项改革打破了户籍地、常住地之间的办事壁垒,推动服务供给由“静态固定”向“动态跟人”转变、服务模式由“各自分散”向“集成统一”升级,实现“进一扇门,办大家事”。

服务跟人走 事情就近办

随着人口流动加剧,群众就近就便办事需求不断提升。丽水根据不同群体的空间分布和办事痛点,将遍布全市的近2000个党群服务中心巧妙激活为“服务跟人”前哨站,精准设计并布设了多元化的服务窗口。

青田县温溪镇作为工业重镇和人口流入大镇,居民异地办事需求不断增加。针对贵岙、小舟山、吴坑等周边山区乡交通环境复杂、返乡办事不便这一痛点,该镇联合周边三个山区乡设立“乡事通办”专窗,社保、医保等93项高频事项一站集成,年均服务群众2.1万人次,乡亲们办事再也不用“翻山越岭”。

在丽水,像温溪这样人口集聚的中心镇村,“乡事通办”“跨村代办”窗口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们有效整合本乡镇的服务资源,为村民提供代办服务,让“本乡事、邻村事”就近通办,极大便利周边群众。

在进城群众聚集的社区,“乡事城办”“村事社办”窗口应需而生。这些窗口专门为进城人员办理那些原本需要返回原乡镇或原村才能处理的高频事项。目前,全市171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均已设置此类窗口,有效破解“进城易、办事难”困局。

针对日益增多的跨县域工作、生活的流动群体,丽水还统筹在县级党群服务中心及外来人口密集社区,探索设立“跨县代办”窗口,通过与流出地县(市、区)建立协作机制,尝试为非本县户籍人员提供部分高频事项的咨询、代办或代收服务。一系列精准务实举措,织就了一张覆盖城乡、惠及不同群体的暖心服务网。

找得到人 办得了事

服务要“跟人走”,力量保障和优化是重要环节。

按照“服务跟人、人(编)随事走”的原则,丽水整合流出地(原户籍地)和流入地(现居住地)党员干部力量,建强“人随事走”服务队伍,让熟悉“乡情”的党员干部下沉服务一线。

特别是针对流出群众多、空心化明显的乡镇,安排乡镇干部和村干部轮流到社区或城区办事窗口坐班值班,根据实际需求采取相对固定、定期轮换等方式安排坐班人员,推动干部资源向服务需求地流动,确保进城群众“找得到人、办得了事”。

这些来自流出地的干部,熟悉原籍地的政策、流程和人情,能够更精准、更高效地为同乡群众提供办事服务,极大地提升了异地搬迁群众的办事体验和效率。

龙泉针对宝溪、住龙、岩樟、城北、道太等5个偏远山区乡镇进城群众多、服务需求量大的实际,选派多名乡镇干部常驻城区服务中心,现场为来自本乡镇的群众办理或代办事务。该机制运行以来,辐射1.3万人次,办事提速约70%,群众普遍反映办事流程更顺畅、解释更清楚。

为提升办事人员政策业务和实操技能,丽水不仅在线上建立面向全市开放的“技能共享学堂”,每月定期推送社保、医保等高频事项的专题政策辅导课程,还通过线下选派政策熟、业务精的业务骨干,定期下沉乡镇(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点对点、手把手”的现场培训、一线指导,及时解决一线实操中的疑难问题,打造“一专多能”的全科服务骨干。

服务优享 可感可及

着眼全方位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服务需求,丽水在抓好办事服务的基础上,按需拓展各类服务项目,真正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根据搬迁群众就业增收需求,丽水积极盘活用好党群服务中心现有空间,链接企业、来料加工经纪人等资源,因地制宜布设共富工坊,跟进建立共富技能学堂,全链条服务群众增技增收。目前,已在安置点创办89个共富工坊,带动530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庆元县同心社区是省内最大的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和生态移民安置小区,汇聚了来自全县19个乡镇(街道)的下山群众。社区规划建设来料加工一条街共富工坊,推动服务内容进一步从“事项代办”向“就业帮扶”延伸,促进680余名陪读妈妈、残障人士、老人等特殊群体“融入式、共富式”发展。

云和县大坪社区立足本地特色产业,先后建成盆景、木玩、平车等10多个共富工坊和加工点位,推动600多名老人、妇女和低收入户家门口就业。

为推动资源、服务精准下沉,丽水推行“我在党群中心”过节日、听党课、学技能等10大服务主题,实施“百个社会组织进驻百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计划。2025年以来,已推动403家市、县机关单位领办社区办实事项目216个,推出“幸福食堂”“童享课堂”“健康敲门”等服务项目372个。

改革不仅惠及下山的群众,山区流动服务点也在乡、村党群服务中心扎根,邮件寄递、托幼托育、就业帮扶、爱心理发、家电修理、代购代销等“爱心系列”服务直达山区群众,温暖了人心、提升了幸福感。2025年以来,189支乡村两级党员志愿服务队已开展各项服务1.3万场次,惠及群众37万人次。

钟根清、汤耀州、周斌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