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挑动关税霸凌 特朗普给美国开错药

时间:2025-04-11 07:39:00

4月5日,美国纽约,教师、护士、工会成员、学生等冒着恶劣天气走上街头,高举“住手”标语牌,抗议特朗普政府的关税、移民政策。视觉中国供图

美国总统特朗普正痴迷给自己立“医生”的人设:前有4月3日将所谓“对等关税”比作“手术”,称美国将因此更强大;后有4月6日被记者当面询问美股连日暴跌、资本市场哀鸿遍野,他却坚称关税是美国经济“不得不吃的药”。

“病人只需要洗个牙,结果你直接给人弄了台心脏手术。”脱口秀演员迈克尔·科斯塔直接在美国知名节目《每日秀》中对特朗普“贴脸开大”。美国《赫芬顿邮报》高呼这是整场节目的“点睛之笔”,暗示科斯塔吐槽“我们在惩罚卖我们想要的东西的国家”。

可比起特朗普本人,更感到被深深“冒犯”的,是那些近几日因关税问题与美国寻求谈判而被特朗普嘲笑和羞辱的国家,以及千千万万被关税“回旋镖”射中的美国企业和消费者。4月5日,在特朗普发文喊话要美国民众“挺住”的同时,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报道称,一批来自科技和金融行业的知名人士前往海湖庄园试图与特朗普就关税政策“讨论常识”。世界上本无“万能药”,更何况,这本就是一场不该发生的“医疗事故”。

“对等关税”就是“胡扯”

连日来,围绕这场席卷全球的“关税风暴”,舆论和呼声大多是压倒性的。外界不理解,商人出身的特朗普,为何认定关税是万能的经济工具,更震惊于面对真金白银的经济代价,他仍要近乎偏执地坚持如此缺乏科学依据的计算。

4月2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于4月5日开始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有关措施于4月9日生效。4月2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了计算关税的公式,即关税税率的变化值等于美国与某国的商品贸易逆差除以美国从该国进口的货物总额。换句话说,特朗普违背经济学基本常识,将贸易逆差直接等同于“他国征收关税”的算法。美国《纽约时报》高呼,“特朗普数学”就是“笑话”。共和党“大金主”、美国家居建材零售巨头家得宝公司创始人肯·兰戈内也毫不留情地说,“对等关税”就是“胡扯”。

“全球贸易体系的复杂性远超简单量化模型所能涵盖的范围,就像试图用平面地图描述三维地形,必然失之偏颇。”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余翔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解释说,贸易逆差的根源在于宏观经济变量的结构性失衡,而非微观层面的贸易壁垒。更何况,在现实生活中,各国间贸易壁垒受到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关税水平,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要求等非关税壁垒,物流与基础设施,运输成本等。消费者对本地品牌的偏好也会构成无形壁垒。

余翔认为,“儿戏”般的计算公式背后,既反映了特朗普的个人特质,也与其政治策略密切相关。作为商人,特朗普习惯将复杂问题简化为“交易”逻辑,认为贸易逆差是“美国吃亏”的直接证据。这种直觉式思维忽视了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理论和全球分工的现实。

“对特朗普来说,短期政治收益优先。”余翔进一步表示,关税政策短期内可能会为美国政府带来财政收入,通过保护钢铁等部分行业制造“胜利”假象。特朗普更关注短期政治利益,而非长期经济后果。最终的结果是,科学性被牺牲在短期功利主义之下。

用关税“矫正”逆差无异于“头痛医脚”

虽然特朗普总是在措辞上强调“向某国征收关税”,但关税作为一项国内税,征收对象实际是进入本国市场的他国商品。因此,支付关税的并非出口商品的外国公司,而是进口商品的本国公司。

“我知道经营成本将会上升。”4月5日,赶在所谓“对等关税”政策正式生效前,在底特律经营汽车修理店的美国人杰伊·萨拉塔抓紧购入一批“中国制造”的探针测试灯。4月9日,英国路透社与益普索集团联合发布的民调显示,73%的美国受访者认为未来半年美国日用品价格会因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而上涨。

4月6日,特朗普声称美国与中国存在“1万亿美元贸易逆差”,对华贸易逆差使美国“每年损失数千亿美元”。面对特朗普张口就来的关税言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4月7日在一篇事实核查报道中直言“错得离谱”。报道援引美国联邦统计数据称,即使排除美国占优势的服务贸易、只计算商品贸易,2024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约为2950亿美元,不到特朗普口中数字的三分之一。

余翔指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形成并非单一政策或“不公平贸易”所能解释。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美元的强势地位使美国倾向于进口而非出口。在美国消费者的高消费、低储蓄倾向与中国的高储蓄、低消费模式形成对比的背景下,美国大量进口中国商品,而中国对美出口以消费品为主,逆差因此扩大。

“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是全球经济结构分工的结果。”余翔分析说,特朗普试图通过关税“矫正”逆差,无异于“头痛医脚”,难以触及根本问题。

自相矛盾的“反美”做法

面对股价自由落体、商品价格飞涨,在全球多国相继实施对美关税反制的同时,美国民众也走上街头抗议特朗普的关税政策。4月5日,名为“住手”的抗议活动席卷全美,约1300场游行示威活动覆盖首都华盛顿和全美50个州,数百万人参与其中。示威者打出的多张标语中,包括敦促特朗普政府“停止干预宪法和美国公民权利”。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面临不止一项法律挑战。”美国政治新闻网4月4日分析称,特朗普在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后被允许利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调查、监管、禁止进口或出口行为”,但法律并未赋予其使用关税手段的权力。报道还称,“关税制定是美国宪法赋予国会的权力”,特朗普政府绕过国会直接动用行政权力征税,有“违宪”之嫌,是“反美”之举。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涉外法治与安全研究所所长王力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进一步解释,IEEPA要求紧急措施的实施需要与“国家安全威胁”直接相关,征收关税显然与解决特朗普口中美国面临的“芬太尼危机”和“非法移民问题”缺乏合理逻辑关系。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国内不满关税政策的相关方将抓住特朗普施加关税过程中的瑕疵向其发难。

事实上,继4月5日美国非营利性公共利益法律机构“美国新公民自由联盟”围绕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关税在佛罗里达州联邦法院起诉特朗普政府后,4月8日,代表美国数百万企业的“美国商会”也被曝出考虑起诉特朗普政府。

从国际法和国际规则的角度,王力建议,被特朗普关税“大棒”波及的相关国家可以通过世界贸易组织进行申诉或者通过区域协定进行仲裁。4月4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国已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起诉美国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

美国政治新闻网高级外交事务记者纳哈尔·图西4月5日撰文称,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期间做的许多离谱的事情,似乎都没有给美国带来严重后果,比如他实施签证限制和旅行禁令,几乎没有国家对美国人采取严肃的对等措施。“这让特朗普觉得,他可以不受惩罚地尝试甚至破坏任何体系,但所有这些决定都是有代价的。”

也正因此,美国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4月8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警告称,特朗普“咄咄逼人”的贸易立场背后,是“右翼和左翼民粹主义者之间正进行一场‘不惜一切代价要赢得胜利’的斗争,争夺谁将拥有权力和控制权来管理国家”。比起关税,“真正更大、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正目睹一次典型的重大货币、政治和地缘政治秩序的崩塌”,达利欧呼吁更明智、更有历史意识的政策制定和更深思熟虑的公共讨论。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