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棚里的美术馆再迎新展,“南桥撕纸”点亮社区空间


上海陆家嘴东昌新村,由自行车棚改造而成的非典型美术馆——“星梦停车棚”再迎新展。4月3日,星梦停车棚第五期展览“星梦窗阁”启幕,南桥撕纸非遗传承人何球红父子创作的《星梦窗格》系列作品于“儿童友好”专区亮相。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的展品《星梦窗格》,源自上海奉贤非遗项目“南桥撕纸”。2024年春节前,奉贤博物馆“天下一家:国际纸艺术双年展社区展”在星梦停车棚展出时,参展艺术家何球红、何玉玮父子用南桥撕纸呈现奉贤南桥的年味。夜色降临后,星梦停车棚内的排烟窗口像一个一个小灯笼一样形成特别的光效应。“何球红父子的南桥撕纸设计排版制作成透明贴布置在排烟窗格位置前的玻璃展板产生的夜景,意外之美。”社区枢纽站创建人王南溟说。春节后,何球红父子就将这个窗格作为南桥撕纸的创新形式。因为来源于星梦停车棚,一年后,《星梦窗格》南桥撕纸作品也首展于星梦停车棚。


展览现场
展出的23幅星梦窗格,有何球红自己手撕的9幅“星梦窗格”,分别是“东、昌、新、村、星、梦、停、车、棚”9个字。12幅作品是南桥镇市民的共创项目,东昌新村居民志愿者用手指感受到了撕纸的乐趣。此外,还有何球红父子的两件作品做成贺卡的《奉贤博物馆携南桥撕纸祝东昌新村居民们春节快乐》和《奉贤博物馆&星梦停车棚恭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将民间工艺与当代装置艺术结合的尝试,打破了人们对社区展览的刻板印象。星梦停车棚的蜕变始于2019年。原本堆满杂物的自行车棚,在艺术家介入后逐步升级为集展览、教育、社交于一体的复合空间。本次展览特别设置的“儿童友好”专区颇具深意:废弃广告纸制成的彩蝶装置悬挂于儿童车停放区,与墙面灯箱文献形成互动。这些彩蝶取材于2021年东昌新村百米墙绘行动的影像记录,将社区历史转化为可触摸的视觉符号。


展览现场
展览揭幕的同时,由上海市律师协会社会公共服务业务研究委员会、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和社区枢纽站联合发起的专题调研正式启动。调研团队实地考察了东昌新村“星梦停车棚”、东昌大楼“楼道美术馆”、东园二居民区“露天美术馆”三个陆家嘴艺术社区实践案例,现场与居委会互动,重点关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法律需求与制度创新。随后,来自上海律师协会社会公共服务业务研究委员会调研团队的吕璇璇、张磊、金玮、凌剑华和陈春阳5位律师、上海大学的耿敬、潘守永、周美珍、上海艺术研究中心的郭奕华、上海市委党校的赵文聘、中央民族大学的雷虹霁、上海纽约大学的袁雁悦、上房园林植物研究所的金梦怡、复旦大学的潘天舒、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冉等专家学者与法律界人士围绕公共文化供给机制、参与主体权益保障等议题展开“公共文化服务与艺术社工”为主题的深入探讨。
“星梦停车棚”作为“艺术社区”实践的代表,其四年实践已形成独特的“星梦价值体”。王南溟说:“本次调研和展览开幕不仅是艺术创作的延伸,更是通过法律调研探索社区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尝试。”
原标题:《停车棚里的美术馆再迎新展,“南桥撕纸”点亮社区空间》
题图来源:主办方提供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李君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