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银价一路上涨,“俏佳银”要“高攀不起”了?

时间:2025-08-19 14:55:00

受黄金“替代效应”、工业需求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以来,白银价格一路上涨,年内累计涨幅超36%,优于现货黄金同期涨幅,成为瞩目的焦点。白银价格的攀升也将白银饰品带入消费者视野,一边是直呼“俏佳银”将高攀不起,另一边是销量明显提升,备受年轻群体喜爱。

这股强劲的涨价热潮是否已传导至终端消费市场?近日,记者走访邯郸本地商场,实地探访这一“黄金平替”的消费市场动态。

“俏佳银”身价倍增

白银价格持续走高,终端银饰售价同步上涨,让不少有购买计划的邯郸消费者感受到“银价一天一个样”的压力。

“七月份,本想买一只银镯子,当时20克的银镯售价207元左右,因没时间仔细挑选款式而搁置。没想到之后银镯价格一天一个价地上涨,眼看着从207元升到269元,虽然只差了几十元,但也让人感到惋惜。”市民谢女士提起选购银镯的经历苦笑不已。

而市民于女士的遭遇比谢女士的更甚。“我线下花400多元买了一个22克的银镯,当时觉得款式好便冲动购买了,回过神来感觉克价有点高,怀疑自己是不是被骗了。”于女士说,“现在的银饰克价20元,手链一类的随便一件就要400多元,小银锁也要300多元,再穿上几颗珠子就接近700元了。”于女士笑称现在的银价几乎要让人“高攀不起”了。

“2024年末,我网购了一款品牌S925的银项链送给朋友,当时花了179元,这几天翻看消费记录,发现这款银项链已经涨到205元了,幸好我买得早。”市民王女士说。记者在王女士展示的产品详情页面中看到,该款产品的周销量上涨4倍。

从市场整体行情看,银价涨幅脉络清晰。从业多年的银饰销售者陆丽娟回忆,2022年前白银原材料价格稳定在每克5至6元;2024年开始缓慢上涨,2025年涨势最为迅猛。她认为,短期内大幅涨价,商家与消费者都需要适应过程。

“高性价比+新设计”成消费亮点

尽管银价上涨,邯郸终端银饰消费市场热度未减,反而呈现“价涨量升”态势。8月16日下午,丛台区美乐城商场内,多家银饰零售柜台前聚集着不少挑选顾客。

正在某银饰柜台试戴手镯的潘女士表示,黄金价格已接近每克1000元,中等克重金手镯需三万多元,远超预算;而同款银手镯仅需几百元,性价比更高。

“如今银饰设计更‘洋气’了,摆脱了以往老气款式,日常佩戴或送人都合适。”潘女士说。记者在柜台看到,银饰设计新颖多样:有的镯身錾刻《千里江山图》局部纹样,青绿山水与白银光泽呼应;有的用珐琅彩点缀梅兰竹菊,色彩明快不艳俗;复古长命锁搭配南红玛瑙、青金石等玉石配件,兼顾传统寓意与现代审美。

老凤祥店员陈江介绍,2025年初至今,白银原材料价格上涨30%,终端售价随之调整,但销量较去年却没减少。目前最受欢迎的是“小克重”和“新中式”产品。

“‘小克重’银饰如3-5克耳钉、5-8克项链,总价多在百元左右,契合年轻消费者需求;‘新中式’银饰覆盖人群更广,三四十岁上班族与五六十岁中老年女性均青睐。”陈江说。

“从消费群体看,中老年女性仍是银手镯的主要购买者,尤其偏好50克以上光面镯、推拉镯,用于自戴或传承;婴幼儿手镯销量也不错,不少家长看重银饰‘保平安’的寓意,会为新生儿购买。”陈江告诉记者,为迎合需求,门店近期推出数十款搭配水晶、和田玉、珍珠的新款式,如银链配和田玉吊坠、银手镯镶嵌水晶等,上架后销量可观,周末单日能卖出二十多件。

中国黄金银饰专柜店员也表示,近期客流量与销量显著提升。“虽银价上涨,但与黄金相比单价仍低,小克重银饰总价多在几百元到千元,消费者能接受。”该店员介绍,当前市场银饰价格因设计、工艺、品牌差异较大:银手镯、银锁等大件按克销售,单价18-25元/克,工艺复杂的古法银镯、花丝银镯单价更高;耳钉、戒指、手链等小件按件销售,单价300-1200元不等。

工艺创新突围,投资属性逐渐凸显

在银价上涨与消费者需求升级的双重背景下,工艺创新成为银饰品牌突围关键。记者走访发现,无论是传统品牌,还是独立银饰品牌,均加大工艺研发投入,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推出竞争力产品。

在康德商场某银饰店,店员向记者展示了一款热销银手镯:“这款融入传统点翠工艺,保留传统质感,镯身刻缠枝莲纹样,既有中国风又不显老气。”

此外,该店员介绍,店内珐琅款、描金款、花丝款等创新工艺银饰也十分热销。“珐琅款色彩鲜艳不易褪色,受年轻女性喜爱;描金款在白银表面勾勒金色花纹,更显精致,适合送礼。”

“小克重”银饰凭借灵活百搭特点,在年轻消费群体中走俏。在某专注年轻客群的银饰品牌门店,店员袁女士介绍:“店内耳钉、项链、戒指等小件银饰销量占比超60%,尤其简约款银项链如小方牌、细链锁骨链,日销量达几十条。”

记者在现场看到,刚毕业的大学生张静正在选购银项链,她表示:“银饰颜色清爽,易搭配夏装,且价格亲民,百元左右就能买到心仪款式;黄金饰品稍好看些就需几千元,对年轻人来说太贵。”

随着白银价格的持续走高,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其投资属性逐渐凸显出来,白银投资相关话题的讨论热度也会逐步升温。兼具商品属性与金融属性的白银,相关投资产品的销售情况如何呢?

人民路一家银行网点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阶段咨询黄金类投资产品的客户仍多于白银产品,受白银价格上涨行情的带动,后期可能会有更多市民将目光转向白银投资。”

本报记者王梦洁 文/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