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嫁10年,年年给娘家打3万,今年断供,弟弟电话内容把我气到发抖
原创 被误解的人生 羽堔
十年的远嫁生活1
那通电话是在一个周二的下午打来的,彼时窗外的梧桐叶正随着秋风打着旋儿落下,就像我心里翻腾的情绪。弟弟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一如既往地理直气壮:"姐,这个月的钱怎么还没打过来?妈最近牙疼,想去医院看看。"
我抬头看了眼墙上挂着的那个2008年买的老式挂钟,时针正好指向三点,秒针滴答作响,像是在嘲笑我十年如一日的愚蠢。那个钟是结婚时老公送的,木质表盘上有一道浅浅的划痕,是我们第一次吵架时不小心碰的。
院子里,李婆正在晾晒我女儿那条洗到发白的校服裙,边角处已经开始松线,就像我对家人那份渐渐磨损的义务感。十年来,我远嫁千里,却始终扛着对娘家的责任,每年三万,雷打不动,即使是女儿出生那年,我月子都没做完就去银行排队汇款。
那些不曾说出口的委屈2
电话那头的弟弟似乎对我的沉默感到不耐烦,语气渐渐拔高:"姐,你嫁得好,就这点钱都不肯给家里了?爸妈把你养这么大容易吗?"我闭上眼,嘴里泛起一股苦涩,像极了前天吃的那颗过期的话梅糖。
我脑海中浮现出上个月收到的银行短信——"您的账户余额不足"。
那是女儿手术后第三天,我在医院的自动售货机前,想给她买瓶酸奶时看到的。老公熬了三个通宵,眼球上布满红血丝,却从没有一句抱怨。
而我,却要在女儿生病的时候,还要考虑每年给娘家的那三万块钱。
茶几上放着一张皱巴巴的账单,角落被我焦虑地揉搓得已经泛白。
六万八的手术费,两万多的药费,还有贷款的每月还款——这些数字像刀子一样刻在我心上。
我摩挲着左手无名指上那枚已经磨得有些暗淡的婚戒,突然觉得指节处一阵刺痛。
弟弟的那句话3
"姐,你别装了,我们都知道你老公家里有矿。不就是三万块钱吗?你当初嫁出去不就是为了让我们过得更好吗?"弟弟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我从未注意到的轻蔑,像一把锤子,敲碎了我最后一点坚持。
我的眼眶突然发热,却流不出泪来。
窗外的风吹进来,带着邻居家晾晒的衣物的洗衣粉香气,混杂着一丝秋日特有的桂花香。十年前离家时,妈妈站在门口,也是这样的桂花香,她说"闺女,嫁出去了,别忘了家里"。
而现在,"家里"对我的定义,似乎只剩下了一个取款机。
十年间,弟弟的婚房我出了一半,侄子的满月宴我包了整个酒席,父亲住院我飞回去守了两个星期。
可这些在电话那头的弟弟眼里,似乎都是理所当然的。
我突然想起女儿床头那本《小王子》,里面写道:"真正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而我,在亲情这条路上,似乎一直用眼睛看不见的东西在丈量对错。
我的决定4
手机屏幕亮起又暗去,弟弟发来一张父母站在家门口的照片,照片里妈妈手捧着那个我小时候用过的搪瓷碗,碗沿已经缺了一小块,底部有一圈泛黄的茶垢。这是他们的惯用伎俩,每次要钱前都会如此。
我的手指在空中停顿了三秒,然后缓缓打下一行字:"弟,这些年我尽力了,但这次我没有能力再援助了。女儿刚做完手术,家里经济紧张,我们也需要为自己的小家考虑。"
发送键按下的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什么东西碎裂的声音。或许是我心中那个永远被需要的"好姐姐"的形象,又或许是那根连接我和娘家的、早已被拉扯得变形的脐带。
真正的亲情5
三分钟后,弟弟的电话再次打来。
我深吸一口气接通,听筒里传来他愤怒的咆哮:"你现在过得好了,就开始嫌弃我们了?
你怎么变成这样的人?
爸妈知道了得多伤心!
"那一刻,我的手在发抖,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愤怒和解脱交织的复杂情绪。
我轻声回答:"不是嫌弃,是我真的没有能力了。亲情不应该只是单向的付出和索取,而是相互理解和支持。"挂断电话后,我站在窗前,看着远处的夕阳,像一个煎过头的溏心蛋,散发着最后的光和热。
晚饭时,老公端着刚出锅的紫菜蛋花汤,小心翼翼地问:"还好吗?
"我点点头,突然发现他眼角的皱纹又深了些。
他知道今天的事,但选择用沉默支持我。
女儿放学回来,把一张画递给我,上面画着三个手拉手的小人,还有一个大大的笑脸太阳。我突然明白,这才是我应该守护的亲情。
那晚,我梦见自己站在一条分叉的路上,一边是过去的羁绊,一边是未来的方向。当我醒来时,窗外的梧桐叶已经落了一地,但我的心却前所未有地轻松。有些羁绊,放下了才是真正的成长;有些亲情,距离产生了才更加珍贵。

来源/羽堔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