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2025七夕奇妙游》超越爱情命题 巧解“乞巧”奥义

时间:2025-08-29 08:30:00

针线穿梭绣银河,剪纸起舞诉芳华。8月28日晚,《2025七夕奇妙游》浪漫登场,以“她叙事”为弦,拨动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女性成长共鸣。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浪漫的一个,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含义丰富而深刻,并在当代迎来了全新的解读。而在昨晚,在银河被绣入苏绣,剪纸随舞者跃动,牵手的女俑更是在博物馆苏醒……多个话题引发观众对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热烈讨论。《2025七夕奇妙游》在延续河南卫视“文化破壁+情感共鸣”风格的基础上,实现了一次主题升维:从星宿传说至文物复活,从女性成长到抗战纪念,呈现出更为立体的中国节日内涵。

概念创新

打破爱情单一叙事,回归乞巧本质

七夕最初源于古代的星纪崇拜,是少女祭祀星神、祈求心灵手巧的浪漫之夜。《2025七夕奇妙游》以“乞巧”为精神内核,将“乞巧”升华为独立精神与创造力的火种。

开场概念片《绣梦星河》从非遗苏绣绣出的“银河”出发,进入到宇宙最为宏伟浩瀚的“刺绣”作品——星空,呼应古人天象崇拜与七夕观星传统。

苏绣传承人陈英华,以针为笔,细心地描绘着星空的绚烂与神秘,在“天幕”挥洒出璀璨的诗行。她创作的《马头星云》《狮子座星云》《天王星》《日斑》等16幅星空刺绣作品,以其复杂度与细节的精致程度引起广泛关注。《绣梦星河》则将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刺绣作品搬上荧幕,结合宛如天籁的童声演唱,于宏大处见浪漫,创造出一种震慑人心的视听美学奇观。

舞蹈《影舞芳华》则创造性地将现代芭蕾与中国传统剪纸融合,成为网友热议的节目之一。节目由青年舞蹈演员汪怡雯领衔,将现代芭蕾与中国传统剪纸文化元素相融合,打破了大家关于剪纸“主要是二维”的刻板印象,各种立体的剪纸造型为舞者的叙事构建了一个类似“盗梦空间”的人生舞台。舞者在绛红镂空的纸影间起舞,象征女性从豆蔻、困惑、破碎到绽放的全过程。编舞创新使用威亚与弹力绳,让舞者“被拉扯”“旋转腾空”的肢体表达更真实可感。

“美在力量,贵在独立,成在自我定义”,《2025七夕奇妙游》以文化破壁之力,运用技术的创新表达,织就了一幅超越爱情命题的七夕新图景。

叙事出彩

女性情谊跨越千年,自我定义成长轨迹

七夕乞巧节的文化含义,是一个从自然崇拜到祈求技艺,再到寄托情感的复合体,但其核心始终围绕着女性的价值实现。

纵观整个节目,《2025七夕奇妙游》强化了“她叙事”,从不同维度刻画女性成长轨迹。不论是倪虹洁倾情演绎的歌曲《亲爱的你啊》,用“蝴蝶一定会飞起来“隐喻女孩寻找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勇气和信念;还是常思思演唱的《七仙》,用“7位掌管世间七情的仙子”来呈现女性的多种可能性,都是主创对“乞巧”做出的新时代解读。

舞蹈《兰夜捣练》动态复原唐代名画《捣练图》,巧妙地以老年女子的七夕回忆展开叙事。

一把旧梳子引出青春时代与姐妹嬉戏捣练的往事,独特的视角让女性情谊成为治愈爱情遗憾的温暖力量。这不仅是一次美术史的动态复活,更是一场关于女性情感记忆的温柔叙事。

舞蹈《牵》则从国家一级文物、北魏时期彩绘陶牵手女俑身上获取灵感,以“千年前的闺蜜牵手”这一小小的细节,引发年轻人的共鸣。当洛阳博物馆的这两位“陶俑少女“苏醒过来,跃出展柜,手拉手溜进现代街市,在夜色中共舞时,荧幕前的女性朋友们会心一笑——这不就是我和闺蜜的日常嘛!节目播出后,不少观众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闺蜜故事,形成一波“致敬我的闺蜜”互动热潮。

时代拓展

从青春群像到民族脊梁,爱是穿越时光的通行证

在传统中找寻当下,在个体中看见时代,在爱中传递永恒。对于七夕节的解读,河南卫视并未止步于个体,而是将视野扩展至更恢弘的时代叙事。

鹿先森乐队带来的歌曲《华年》,以一首歌贯穿百年的青春群像。从烽火年代并肩作战的理想青年,到千禧年间共听CD的校园恋人,再到当代人潮中相拥的自由身影——所有时代的青春,都以不同方式“为爱沸腾”。

节目恰临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歌曲《脊梁》以“抗战老兵”为主线叙事,还原演绎抗日战争中的战士群像。音乐人简弘亦浑厚有力的深情演绎,将悲壮与力量、平凡与伟大、牺牲与传承等信念感传递给观众,在和平年代提醒着我们铭记历史、珍视和平。

从《唐宫夜宴》到《洛神水赋》,从《龙门金刚》到此次《兰夜捣练》《牵》《脊梁》,河南卫视始终让传统文化变得可感、可触、可共情。而本次《七夕奇妙游》尤为突出的特点是——它不止关于爱情,更是关于一个民族如何记忆、如何生长、如何爱。

《2025七夕奇妙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在传承古老智慧的同时,庆祝每一个个体(尤其是女性)的成长、独立、创造力和丰富多彩的生命力量。 它告诉我们,最浪漫的事,不仅是找到相守的另一半,更是成为那个技艺娴熟、精神独立、自我定义的、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