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主责主业 农业银行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
探索商业银行服务农田建设有效路径的“良田贷”与“高标准农田贷”,覆盖四大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及216个制种大县的“种业贷”与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贷款,实现手机端全流程操作的“惠农e贷”,针对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新农人”惠农贷款……金融“活水”正精准浇灌“三农”领域。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扎实做好2025年“三农”金融工作的通知》提到,健全层次分明、优势互补、有序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体系;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金融供给,持续增强“三农”重点领域金融供给;大力支持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努力提高特定群体金融服务质效。
金融加力服务“三农”成果如何?日前中国农业银行发布的2025年中期业绩显示,“三农”县域贷款增速持续加快,县域贷款余额10.77万亿元,新增9164亿元,增速9.3%。
重点领域金融服务不断强化,乡村产业、乡村建设领域贷款余额分别为2.70、2.44万亿元,增速分别为21.3%、8.5%;拓展粮食全产业链信贷服务,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相关领域贷款余额1.24万亿元,新增2372亿元,增速23.7%。持续加大农户信贷投放力度,农户专属产品“惠农e贷”余额1.79万亿元,新增2979亿元,增速19.9%。强化脱贫地区农户融资支持,推广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创新的“富民贷”产品,贷款余额1241亿元,新增300亿元。为种粮农户打造的“粮农e贷”产品余额1401亿元,新增429亿元。助力西藏地区农牧民增收致富,农牧民贷款余额426亿元,存量户均贷款12万元,覆盖全区90%以上的农牧户。
此外,农业银行不断强化脱贫地区信贷支持,832个脱贫县贷款余额2.48万亿元,增速8.9%;建立重点帮扶地区“一县一档案”工作机制和分层分类帮扶机制,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余额4758亿元,增速9.0%。
农业银行行长、党委副书记王志恒表示,将深耕县域乡村市场,不断巩固竞争优势,以更坚实举措、更优质服务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持续优化金融供给,继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助力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扎实服务实体经济。
人民网记者 黄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