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说边做”推动治水从民生入民心|中山干部群众话“百千万工程”治水
“边说边做”推动治水从民生入民心|中山干部群众话“百千万工程”治水
每年国庆,中山市古镇镇中心大河上都会上演楫桨飞舞、群“龙”竞渡的壮观场面。龙舟赛事既是古镇镇重要的民俗活动,也体现着古镇人与水共生的精神追求。

图为中山市古镇镇中心大河。 南方+ 廖瀚 拍摄
为了将寄托着古镇人精神文化生活的中心大河建设成为美丽河涌,过去几年来古镇镇在中心大河上游河涌开展了一系列截污、清淤工程。
古镇镇水务事务中心工作人员何德传介绍,由于上游河涌基本位于老居民区,道路狭小,钩机与渣土车的进场难免对交通造成较大影响。“那边是一条主干道,平时交通繁忙,为了安全需要局部封路。”
因此,治水干部与施工人员不可避免遭遇群众的不理解和抵触。“有些群众一开始对我们有意见,甚至有时候还吵架了。”何德传说。但他接着补充道:“但后来我们很多人都做了朋友。”
在治水施工高峰期,古镇全镇施工点位超100处,遍布大街小巷,群众出行、环境卫生压力陡增。化解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治水干部首先从“说”上面下功夫。“有些群众不了解我们在做什么,还会跟我们开玩笑,问我们是不是在地下挖金子?”古镇镇水务事务中心工作人员谢书平说,面对这种调侃,治水干部必须一次次耐心跟群众解释,每一次开挖的原因和工程意义,在沟通中达成理解。

古镇镇水务事务中心工作人员现场勘查古镇镇中心大河水质情况。南方+ 廖瀚 拍摄
其次,更要在“做”上取得群众的信任。“我们在保障施工安全的前提下,会尽量满足街坊做生意、出行的需求。”何德传说。为了消除沿路商铺租户对封路不满的声音,治水干部和物业老板一同上门说服租户。
“我们尽可能减少施工对租户做生意的影响。如果他们出货比较急的话,我们会让工人先帮他们把货搬出来。”何德传说。有时候,既要昼夜赶工,又要不影响群众休息,治水干部和施工队只能在施工步骤上下功夫,优化施工方案。
在市、镇、村三级通力协作下,交警部门加大力度疏导交通,村干部积极逐家逐户协调,腾出施工作业面,打通堵点、化解矛盾,工程得以快速推进。
在持续沟通、互相磨合的过程中,群众对工程的态度由抵触转变为支持。而在截污、清淤工程接近尾声之际,群众也切实感受到了治水工程带来的新转变。“很多群众在古镇生活了几十年,对河道水质的变化能够亲身体会得到,也能感受到这样做对古镇的未来发展更为有利。”何德传说。
过去一年多以来,古镇镇相继投入数百万元用于提升中心大河水生态环境,包括开展绿化种植、更新设施、河岸保洁等,同步推进中心大河河道清淤工程,切实提升河道生态流量。目前,全长约4.65公里的中心大河常年水质均为Ⅲ类,两岸生态护岸覆盖率达90%,被评为中山市绿美河涌,不仅是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古镇龙舟比赛、特色灯光秀等重大活动的举办地。
中心大河是古镇镇美丽河涌的代表,是古镇镇41条内河涌持续向好的缩影。西临西海水道的中山市古镇镇自古是鱼米之乡,也是“中国灯饰之都”和“中国花木之乡”。目前,古镇镇未达标水体管网工程累计完成管道铺设121.9公里,完成率99.9%,建成污水提升泵站17座;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累计完成管道铺设127公里,完成率99.4%。
【编者按】
3月21日,中山高规格召开美丽河湖保护建设工作会议,动员全市上下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吹响从水污染治理向美丽河湖保护建设进军的号角,深入实施美丽河湖保护建设十大工程,把中山建设成“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美丽岭南水乡。回顾中山治水千日攻坚,该市把水污染治理作为 “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大盘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一子,以最坚决态度、最大决心、最有力措施打响这场翻身仗,从根本上扭转了极其被动的治水局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年后,春又至。走在中山城镇,一条条河涌从“恶臭难闻”逐渐变为水清岸绿,景色美了,建筑废料的堆放场人流多了,一大批亲水平台涌现,一河两岸成为市民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即日起,南方+将回访经过治理的中山河涌,从群众的获得感看中山治水之变。
统筹:罗丽娟
采写:南方+记者 廖瀚
【作者】 廖瀚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