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点零售药店莫把自身优势当成不合理涨价理由丨时评
近日,来自辽宁大连的王鑫(化名)告诉记者,自己怀孕后查出缺乏维生素D,医生给她开了一盒价格为47.4元的双鲸维生素D滴剂(胶囊型)。这盒药吃完后,王鑫又在家楼下的定点零售药店购买同品牌同规格的药物,看到价格为63元。疑惑之下,她打开某电商平台进行搜索,发现一些店铺29.8元就能买到同款药品。记者采访发现,王鑫的经历并非个案。有参保人告诉记者,在一些定点零售药店购药时,药价不仅高于医院,甚至比电商平台贵两到三倍。(4月21日《工人日报》)
实体药店需要承担门店租金、人员工资、冷链储存等运营成本,这些支出必然反映在药品定价中,定点零售药店的药价略高有其合理性。部分特殊药品因运输、储存条件严苛,适当提价也属市场调节的正常现象。并且零售药店拥有一定的自主定价权,因此只要价格在合法区间内波动,这种价格差异体现了不同销售渠道的特性差异,不宜简单判定为违规。

图/视觉中国
但也需要提防定点零售药店利用自身优势实施不合理涨价。比如零售药店直达家门口,患者购买方便;与网上药店相比,民众更加信任实体药店。这种地理和心理等方面的优势,容易形成区域性价格垄断。个别药店会以医保直结为卖点,对慢性病用药、紧俏药品实施捆绑销售或隐性加价。
尤其要看到,定点零售药店可使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但目前网上药店普遍需要自费,导致实体药店价虽高但不愁卖。部分参保人为了图省事和使用个账资金结算,宁愿接受较高的价格刷医保卡消费,只有价格高到一定的程度,方才愿意自费购买低价药。
据国家医保局统计,截至今年2月,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上线定点零售药店比价功能。“比价神器”的推出有助于打破信息差,参保人购药之前可通过官方平台进行比价,选择性价比高的购买渠道。
医保药品比价软件对于治理不合理高价具有很好的作用,但当定点零售药店普遍利用自身优势涨价时,就需要通过更多配套措施来防范不合理涨价。因此,比价不仅要在定点零售药店之间对比,更要将定点零售药店售价与周边医疗机构、其他药店进行对比,并通过异地医保结算和远程药品配送等方式,让不同地区的定点零售药店之间的市场竞争也被激活,进而挤压不合理涨价空间。
定点零售药店不能把自身优势当作不合理涨价的理由,而应该用于提升服务质量。相比于线上药店,实体药店的主要优势在于有专业药师面对面服务,还可以为民众提供用药跟踪、健康档案管理等增值服务。假如将优势用于升服务而非涨价,定点零售药店就能从价格竞争转向服务竞争,若如此,即使定点零售药店合理提高药价,也会被民众普遍理解和接受。
文/罗志华